关灯
护眼
字体:

风箱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说到风箱,不要说城里人,就是如今农村35岁发下的人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前几天,我在‘新浪’上读到有一个作者写的一首小诗风箱后,受到启发,来了点灵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在农村的人,对风箱一定不是很陌生。风箱是农村人做饭时必不可少的一种鼓风装置,由木箱、活塞、拉柄、活门、出气孔组成,方方正正的一个木箱子,长长的拉柄,玲珑乖巧的两个活门。推拉拉柄时,用绑缚的鸡毛做成的活塞来回地压缩空气,将鼓起的空气缓缓地送入灶膛,前后的活门也随之吧嗒吧嗒有节奏的闭合,人们形象的将它称呼为“二尺五”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风箱这种古老“鼓风机”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代之而起的是各式各样的鼓风机。

    现代化的电气设备在方便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在不觉间剥蚀了人们更多的生活乐趣。风箱那“吧嗒吧嗒",快慢缓急,长拉短放,快拉慢推,单手拉双手拉,拉回了岁月,绵长而有节奏,不时萦绕脑际。

    做风箱的材料以桐木为好,因为桐木性软,有弹性,不张不走,经久耐用。里面的拉杆则以槐木、榆木为好,盖因这种木材坚硬耐磨,光滑轻爽。一只好材质的风箱,可以用上几十年,传两三代人。

    随着时代的变迁,由拉风箱到坨煤饼,由烧蜂窝煤到使用天然气。三尺厨房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从厨房里解放了出来“吧嗒吧嗒"的风箱已该作为文物收留起来了。

    拉风箱也有讲究技艺,刚生火时,风不能大,大了容易将火吹灭,只需轻轻拉动即可。等引火与灶内的柴草充分燃烧,再放进玉米秸之类的硬柴禾,就可以用力拉了,如烧的是木柴,则需要更大的风力。拉风箱用的是巧劲,长拉短放、快拉慢推才能持之以恒而不吃力。

    那个年代的小朋友,五六岁就开始拉风箱。有人说那是培养坐功和收敛野性最好的办法。听人说,拉风箱由于十分枯燥,小朋友常常走神或者睡觉,忘记给灶了添煤加柴,从而把火拉灭。上了学的小朋,拉风箱时就多了个背课文、哼哼歌这一环,往往把锅里的水烧干。

    拉风箱需要引火柴,那个年代农村不需要买,山上到处是毛毛柴。那时,大人上山去打些回家就是了。从树上砍下的毛毛柴用山野里的树藤捆扎好,背回去,放在家门口,堆积起来,干了后就用来作引火。

    山区大多拉风箱不用煤,用柴;平坝拉风箱多用煤,不产煤的地区煤是凭购货本定量供应的,产煤区则不需要货本买,去矿上买就是了,买煤是用两个篮子一根扁担挑回家的。夏天拉风箱用的是一种烟煤,里边含有很多煤石和硫磺,如果是烟筒不好,冒烟不通畅的话,就会满屋子烟雾缭绕的,呛的要命,如果煤里再加些没烧透的煤核,那做出一顿饭至少需要几个小时。

    拉风箱最怕夏天,小孩虽然很热,汗流浃背的但还可以光个大膀子,如果是个女的拉风箱,等做出一顿饭,就有可能中暑。

    现在农村烧柴草的大灶越来越少,烧煤也不多,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再也看不到竹篱茅舍、炊烟袅袅的村野景色,取而代之的是液化气和电磁炉。风箱远离了人们,故乡暖暖的炊烟和亲切的风箱声却没有走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

    写于2013-8-3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