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秋登峨眉山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冬天的某一天,我在网上读了一个叫郭舒昌的作者(诗人)写的一首诗登峨眉山,让人想起那年秋天登峨眉山的情景,那景观正像郭舒昌在诗中写的那样:“不辞千里寻仙山,今日登上峨眉巅。但见瀑布凌空下,状似白练挂山岩。又听湍流激石响,其声如雷震深渊。绿树多葱茏,高山披彩缎。壁立夹石道,上有一线天。山中万年寿,辉煌又壮观。最高金顶处,风光万万千。峨眉雄秀甲天下,使我今日开心颜。”

    峨眉山风景幽美,人们常说“峨眉天下秀”李白曾经也通过写了他登峨眉山时的感受----表达了他对仙界的向往,何况是我们这些无名小卒呢?登峨眉山,是我向往很久的事情了,只因它是四大名山,在壮美的中华大地上,有无数丽山秀岭,千态万状,不胜枚举,而神奇的蜀国山川则是独具风格的佼佼者,尤其峨眉山更是奇秀天下,令世人心驰神往。然而我却一直没有成行。此次一游,总算了却了我梦寐心求的夙愿。

    秋天的太阳渐渐地没有力发威了,也就深秋时节,我随一行人来到了娥眉山。曾经说过秋日攀登峨眉山,不仅仅是为了享受一下登山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红叶,让人们尽情享受秋天的乐趣。云淡风轻的秋日里,登山运动对身体有益,不少旅游者来娥眉山度假的首选理所当然是登山了。

    那一天,我们座车到了媚山,看了媚山的街景,吃过午餐后便乘长途车向峨眉山进发颠颠簸簸的长途车上,一行人中的我好像有些神志恍惚,一不流神已扑进峨眉山的怀抱中,峨眉山的美景尽收眼底。突然有人叫道:你们看,前面峨眉山到了!这一叫声,让我从迷糊的状态中清醒了许多。一看车已经到了“万年寺”万年寺殿前白水池旁,见远处满山红叶,层林尽染,时有弹琴蛙伴奏,秋意醉人,人称“白水秋风”秋游峨眉山也不能错过这样的美景哟。万年寺一带,山民村舍错落,宛如一幅恬静的山乡景色图画,令人陶醉。“无边雪岭千层白,不尽霜枫万树黄”峨眉山短暂而绚丽的秋季正展示着它迷人的魅力。经过索道,下了览后,我们行进在药王洞、一线天进入了猴区。

    有人说娥眉山是“森林的王国,是绿色的海洋,即使空前绝后的丹青妙手,有巧夺天工之画技,亦难绘出这绝伦无比的天然绿卷来。”我说这个说法一点也不为过。行走在这山中石阶上,虽然脚下没有多少劲儿了,可激情没减。些时的我似乎聆听到山峦、树木、小草、岩石、瀑布在低语着:一切都是绿色的,是常绿,绿色代表着生命。绿色是地球上最美丽、最珍贵的基色。生命之树之所以能万古长青,就是因为有了它的载体---绿色。

    听人讲,隋唐时期药孙思邈在这里炼丹,旁边那只虎是赵公明的坐骑,遗为虎患。后来孙思邈把它收复了。真是“玉炉烧烧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那棵1000余年历史的桢南王,才让人念念不忘。

    有记载,这棵桢南王是娥眉山最大的一棵桢南树。据说宋太平天国五年,公元980年,宋太宗诏令重修万年寺,为使菩贤在峨眉山庄严塑像,使寺庙烟火更加兴旺。为方便朝圣者拜佛香客往来,在歧路口栽下了这棵桢南树作为方向树

    猴区的猴子有些野,他们常年游人为伍,经常在游人手中行李中找吃的还有那一对可爱的大白娥、毛毛虫。尔后,我们驱车向娥眉山顶峰方向进发。“胜峰高哉摩紫青”、“不知岩嶂几千重”迳回曲阜,山回路转。高峰,幽谷;秀岭,峭壁.....形态万千!车窗外,满山姹紫嫣红,树木森森,郁郁葱葱,有松柏、桢南、水青、香樟高矮不一,参差不齐,树杆笔直弯曲光圆密密层层,挺拔苍穹。山道边小草们密丛无立脚空地,悬崖峭壁上藤萝缠绕着。重峦叠嶂上,数以万计的鸟儿在登枝攀岭,呼友唤朋,一个庞大的乐队在演奏着世间绝妙的乐章,抒发着心中的欢畅。奔流而下的飞泉瀑布是峨眉山千古不衰而涌动的血脉。秋染红叶,鲜黄、碧绿、青翠的树叶,红珠拥翠,色彩缤纷。一片金黄黛绿洒在挺拔的树木上,林层尽染霜叶醉。一些不知名的青藤奇草,结了串串野果果,好似珊瑚豆一样倒挂着。山天云水,五彩斑斓的红叶,还有清澈见底的溪水,交相辉映,简直就是一幅让人心醉的金秋画卷。

    深秋的晚上,我们其他游客一样:住宿在决定翌日乘汽车到达雷洞坪,再登金顶观日出。有人说:在往昔,欲登上金顶,无大志大勇者,难以至矣而今索道连金顶,易如平地行走。距海平面接近3000米左右的地方---雷洞坪已是寒气逼人,我们一行人到达后首先是去租借羽绒服装

    第二天,我们一行起得很早,五时就起来了。步行了1。5公里后,我们上了缆车,就像坐上了直升飞机遨游太空,向下一张望,只见层峦峭立深千丈,千峰万谷脚下踩,似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之感。须臾,缆车已抵达大峨——金顶。金顶,温度接近0度,人们看到了结的冰块。

    此时,我们领略的情景“比及山顶,亟挟纩两重,又加毳衲、驼茸之裘,尽衣笥中所藏,系重巾,蹑毡鞋,犹凛栗不自持,则炽炭炉危坐。”

    “大峨峰顶,天下绝观。”可是天气阴暗一片,没有看到日出和“佛光”而憾。却因看到“银顶”和“四面十方”而欣慰。俯瞰近处,亭台楼榭,奇峰怪岩!

    眺望远处“始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岑参诗);“北望成都如井底”(苏轼诗);“峨峰巍巍迥绝群,燕秦吴楚望中分”(松朗诗)在此望之“瑰奇胜绝之观,”尽入视野,让人饱览不厌,逸趣无限,难以忘怀!

    少倾,不远处,小伙子和姑娘们手舞足蹈,兴乐无比,集体合影,单个照相,摄下难忘的镜头。不知不觉,我想起了李白的登峨眉山: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