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期盼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每逢佳节的时刻,我们的内心世界总是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引人浮想联翩。不过去的,现在的,还是未来的都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情感纠结,让人没法摆脱,时不时卷入这情感的旋涡中,受其影响。这种情感老年人尤为明显。

    有人形容春节时曾经写过这样一首现代诗,内容是:那么多路,那么多车,那么多人他们携亲带眷从四面八方朝着一个日子奔来/团聚,取暖,喝酒,欢乐说些吉祥的话,说些祝福的话,语言那么诚恳笑容那么真实/春天如约而至,带着祖传的土地靠岸在,冬天的寒冷里象一本连载小说,一部分记着陈年旧事一部分书写未来/几天后他们又将返回原来生活的地方步履匆匆,象落叶努力回到春天长出的枝头

    虽然,这首诗的作者我不知道是谁,我却记得很是清楚,久久不能忘怀。这首诗写出了人们的心身:路上再挤,心里也有一首回家的歌。最快乐那一年,回家过年,幸福的起点。

    立春节气悄然而至,冬去春来又一年,万物复苏又一年,桃花美酒伴身边,一年之计在于春,高谈人生莫等闲。时间如流水一样地快速流转,一年的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在新春佳节到来时刻,多少人为了过年而忙碌着,采购过年的物品,清理家庭环境搞卫生,孩子们欢天喜地如小燕子一般飞跃奔波,期待春节早一刻来临;家庭中坚力量全力打造过年氛围,倾注全力迎接新的一年到来;老年人也是如此,各尽所能,不停地忙碌着,为儿女们分担着家庭事物。每个人对春节都有不同的期盼,过去的已经过去,把所有的理想寄托在未来,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期望。大家小家一个样,家家如此,为春节的到来而忙碌着,可谓是有钱没钱一样的过年,不管怎么说,年还是要过的。这个时候,作为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期盼全家大团圆,过一个祥和的快乐大年。

    每年的春节放假,都是比较忙碌的日子,今年也不例外。腊月二十八下班后,放假后,赶紧往家赶。回家后就立马准备次日的团年食品,食品有:鸡、鱼、腊肉、腊排、香肠、圆子、水饺、汤圆,还有“六个核桃”饮料、苹果、桔子等水果,还给双双们准备了一些零食,年三十,我们一家在一起团了年。正月初二,我把八十一岁吆姑(我父亲的的小妹,老家叫“吆姑”)接了过来,还有家住绵州的亲戚都来了去了人民公园看了绵阳灯会总之,今年春节过的还是暖融融的,让我记忆犹新。

    为了让一对双了解来历和习俗,我提前查阅了一些资料。春节是我们国家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的节日,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民间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它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为了躲避“年”兽伤害,每到除夕这天,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一年的除夕,村里来了一个老人。乡人匆忙恐慌,村里一位年迈的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这老人笑着说:“我一定能把‘年’撵走”老婆婆继续劝说,老人笑而不语。半夜时分“年”闯进了村。老婆婆家的门上贴了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身子一抖,怪叫了一声接近门口时院内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老婆婆大开家门,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从那时开始,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在我们川北地方,春节的习俗与全国差不多,如腊月二十三祭灶,腊月二十四扫尘,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正月初一拜年,逛庙会,有的地方还有腊月二十五接玉皇、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观社火、舞狮川北老家与其它地方不同的还有,腊月三十要把屋子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的,初一不能做清洁,听老人说:初一做清洁会影一年的财运,一定要做清洁,也要从屋往屋里的方向做;腊月三十要多做点吃的,老人又说:初一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