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吹火筒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人类从远古走来,为了生存,我们的祖先发明了不少很实用的物件,并且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如为了将食物从生食的变为熟食,通过钻木而取火,为了使火燃烧得更旺,他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又发明了一个简单的物件---吹火筒。

    如果你到山区或乡下,你还可能还能够看到这个物件,放在灶房里。你看,黄黄的,亮亮的一管干竹,比箫笛粗大一些。竹子的一端用黑旧的薄铁片裹着,只留下一个细小的气孔,而另一端的内管壁,用凿子刮过了,薄薄的,空空的,刚好塞得下一张嘴,这是吹火筒。

    吹火筒制作方法简洁快捷。一截不到两尺长的竹筒,三个竹节,前两节打通,第三节钻一眼小孔,一根吹火筒就这样制成了。当然,制作原料--竹子,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细,以一把刚好握住为宜。

    吹火筒有什么用处,答案当然是用来吹火,顾名思义嘛。火为什么要吹呢?生长在都市里的人或者说现代人是难以理解的了。其实,这里所说的火,是用柴火烧的。

    想来,吹火筒却实是一个离不开的物件,过去农家一年四季都留有隔夜火。每夜就寝前,大人们总是会用火钳,将火炉内的木灰耙拢成堆,盖在燃着的木炭或柴火上。待得次日早晨起来,扒去隔夜火堆上的木灰,露出火星子,用吹火筒对着火星儿轻轻吹,一会儿,就燃起了火。不久,房屋顶上便生起袅袅炊烟来。

    然而,隔夜火的封存是有讲究,若是木灰盖得薄,封得稀,炭火堆漏气,木炭和柴火燃得快,当然炭火也就灭得快。第二天起来,无论你用吹火筒如何吹,终究是死灰难燃了,故就只好守着冷冷的屋,等得别的人家起好了火,方才讨来火种生火。

    在乡村,大都用柴火烧饭做菜。做饭时,一个人要在锅里炒菜,又要给灶塘添柴,总有衔接不好的时候,如果柴禾接不上火,明火自然会熄灭。要想火重新燃起来,得在添加柴火后引火;有时只需要用小火,有时又需要大火。而烧火的灶塘又较深,远没有气灶方便,这时就得用吹火筒了。将吹火筒有眼的一头凑近火子,一头接在嘴唇上,深吸一口气,鼓着两腮,用力猛吹,吹得火星熠熠生辉,靠着的柴火自然就燃起来了,火苗窜上来,随风而动,象一个灵动的舞者,呼呼着响,又象有人在打鼾。

    我们邻家婆婆给家人做中午餐,她在烟雾缭绕的灶房内,猫着瘦矮的身子,嘴里正含着吹火筒,轻轻地吹着火星儿,脸上挂着烟,眼睛流着泪水,只见她裂开嘴,眯着眼,斜斜地看着我们,欲言又止的样子,真是可爱。

    吹火筒,底部有小孔的那端因要凑近火,常被烟熏火燎得发黑,并带有残缺,而接嘴唇的那一端却被手摸得釉光滑亮的,竹皮纹理清晰可鉴。

    吹火筒是空心的,装不住任何东西。宛如一个守不住一点秘密的人。曾经就有这样一位乡邻,绰号就叫吹火筒。不论谁告诉她什么秘密,不到一个时辰,全村的人便都知晓了。

    在乡下,人们形容嘴不紧的人叫吹火筒。我们小学的时候个同学自小就好起哄,好围观,好打架。是我们上小学时,便给给他取了“吹火筒”这个绰号,意即:喜欢怂火之徒。有时候,原本一桩细小的争闹,是不至于弄到打架方才可以解恨的,但经吹火筒一起哄,一闹,便就还真的打起来了。眼见着双方抓得头破血流,打得你死我活,可吹火筒,正乐得起劲。突然见得一方被打翻了白眼,躺在泥地上,不断地抽起筋来,这才让吹火筒和打架的另一方发觉,事情真的闹大了,要出人命了。于是急急忙忙跑到告家长和校长。

    吹火筒,也许是我们山区小朋友五六时就要学会做的第一件农活吧了。小朋友总是好吃样子,母亲们总会下“死命令”不学着做点家务活,就别想吃饭开始,也许你会宁愿饿着肚子,也懒得动身学干活,她们没有办法,便会说:“烧火,总会做吧,莫光等着别人做给你吃!”你会突然间学会了用吹火筒,帮母亲生灶火,慢慢地会学会了煮饭,学会了做一些简单的菜,到七岁上学时,你可能已是干了好几年农活儿的小劳力了。

    在云南,那些烟民的烟袋就近似于“吹火筒”也许你初到云南,会把烟袋误认为“吹火筒”了;云南“十八怪”之一有“吹火筒”当烟袋哟。

    自从十几岁离开家乡后,我就没有用过吹火筒了,如今,不知道乡下,特别是边远山乡还在用这吹火筒没有?也许随阗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许早已没有用这种古老的生活用品了吧!

    写于2014-7-30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