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火锅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可能有人说,以火锅为题材作一首诗歌,是不可思意的事“火锅”可以入诗吗?我带着这个题,对火锅方面的作品和诗歌在网上进行了搜索,真还有人以火锅为题材作过诗歌呢!对搜索的诗进行了研读,还满有意思。如诗人野狗的一首现代诗歌麻辣火锅:

    如此浓烈一锅爱恋在现实中沸腾麻辣的疼痛在白开水的平淡里开花//生活细节里徜徉的每个角落我不知道等谁或是守候光阴生在奢望的背影里沉沦//梦想在现实的额头打盹就用心的湛蓝划一个她的笑靥忐忑无眠//

    秋天一溜过去了之后就进入了冬季,冬天里的四川、重庆大街小巷的大大小小的火锅店如雨后春笋,一夜之间便冒了出来。人们吃火锅成了常事,不管上级单位来人,还是亲朋好友的到来,主人家总是把客人请到火锅围座在起,吃着火锅,谈着工作、拉着家常、交流着感情,吃着味道和吃着情谊。

    有人说火锅是重庆三大名片之一,到重庆不吃火锅,这就跟到了北京不吃全聚德一样,有点遗憾。我个人认为还得加上个四川才全面,也就是到川渝,不吃火锅,就跟到了北京不吃全聚德一样,有十分遗憾。也就是说到川渝的人,朋友没有带你去吃上一次火锅,那说明什么呢?那只是说明你的人际关系还不到位。

    有人曾经撰说过火锅起源地是在两江交汇码头,这个应该是真实的。那个时代川江号子穿梭于各船之间,气候闷热又潮湿,有所饮食的补充自然要以麻辣为主。麻辣让身体舒展,毛孔张开,达到排湿的功效。

    那个时代的人们生活拮据,没钱买上好的肉类,他们吃的多是内脏,如毛肚,鸭肠,黄喉,腰片之类,所以,这类东西就成了火锅的经典菜肴。地道火锅,麻辣必是主调。麻辣不能刺口,不能烧胃,而应当入口爽烫,下肚圆滑,方为上品。做到这一点配料是关键,牛油大料,醪糟花椒,比例要考手艺。在重庆也好,到四川也吧,你吃十家火锅,也许都不重味道。他乡过客对火锅的评价不外乎是,辣,好辣,麻,非常麻而已。对于川渝食客来说,评价可就五花八门了:“毛肚很新鲜”“鸭肠吃起脆,安逸”“汤底醪糟加得好,回味巴适”“这家牛油正宗”这些评价让一家火锅店生意红火,门庭若市。调味和油碟一样重要,油碟提香,降火。油碟除了主料还有配料,传统标准为大蒜泥,味精,盐;而今还要加入了芝麻、香菜、芝麻酱等。

    形状大小相同的火锅摆在不同的台面上周围端坐着南方人和北方人还有挎刀的蒙古人穿西装的欧洲人和包着白头巾的伊斯兰人//底料上标着老庄或者孔孟释迦牟尼耶稣或者穆罕默德麻辣酸咸浓淡各不相同//选择底料时总有争执或谦让甚至恶语相向或拳脚相加蔬菜肉片豆腐粉丝各取所需大家忘记了不快忙得不亦乐乎//为了卫生起见现在每人一个自己的火锅一切自己做主其乐融融宾主尽欢//从此再也没人知道别人锅里的味道

    (“文化火锅”现象作者:伊农/2011年2月28日)

    吃火锅,也讲究顺序,当然是先荤后素,如果小二先给客人上了素菜,那这专业素养上,可谓还没入门,是要被食客和老板批评的。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火锅,可谓是热闹非常。走过吃火锅的地儿,举目望去,都是满座,后来城市渐渐发展,这样的情景少了。吃火锅的环境好了,气氛却淡了。城市,保留着火锅的味道,丧失着火锅的习俗

    有一个叫日有所诗的诗友以鸳鸯火锅为题目写过一首诗:“激情似火,岁月若汤沸腾的生活,恰如太极阴阳半是辛辣,半是清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