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想起那个年代,我们这一代人都还是孩提的时候,过年的事情,总有些心酸。孩提时代谁都喜欢过年,到腊月24,就天天数,一直要数到正月初一。

    在我的记忆里,过年总是个愁,为什么愁?为钱愁。过年要花钱,这谁都知道,小的时候,父母安排过年的事,我们盼望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能穿件新衣服,戴顶新帽子。长大了,成家了,家里的全部开支必须靠我们自己去挣,不愁,年是过不过去,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这个感触,我的感叹多多。

    多少年前,过个年,花200元就能过年了,只是那时的钱不多。如今,过年一年比一年花销多,从几千元到万元,过年花钱买吃的、穿的、玩的孩子们喜欢,大人们发愁啊。

    城乡都很重视过年,真像那首童谣唱的:24过小年,25打豆腐,26办鱼肉,27年办毕,28插花蜡,29样样有有些地方小寒就开始办年贷了!春节的气氛从那时起就渐渐浓起来了,玉兔蹦蹦跳跳来到人间,带来了好运气,好年成,好的讯息。

    我十八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山村,在我的记忆里,那时是没有人说过春节,都只有“过年”过年,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从旧的一年过渡到新的一年而已。从理论上说,是一瞬间的事,而这“一瞬间”是极其短暂,可能谁也不能用具体的时间来形容,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早把过年变成了我国时间最长的传统节日。

    过年到底过多久?春节假期七天,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六,有几年是从初一到正月初七。在民间,老百姓的说法不一,有说“二十四夜口涨价,一直涨到元宵夜”也有说“拜年咚啊咚,拜到浸谷种”

    传说二十三这一天的晚上,要送灶神回天庭“述职”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的工作和人间的情况。天黑之前,要把新请来的灶神贴在锅灶的上方,把去年的灶神拿下来,放在一叠烧的纸里,里面还有新灶神上面裁下来的一匹灶马,准备晚上一起烧掉,灶马好驼着灶神上天去。

    过去的多少年里,在许多地方,无论贫富穷都要买上些糖果瓜子,盛上一碗饺子,晚上供在灶台上敬灶神,送灶神回天庭。上香,烧了纸和灶马,跪拜灶神。跪拜灶神时口中念着:“灶神灶神上天堂,七天这后来过年。少带口舌和是非,多带五谷和杂粮”

    买糖瓜是粘住灶神的嘴,吃饺子也是为了封住灶神的嘴,不让他在天庭“述职”时在玉皇大帝面前说人间坏话。灶神在不少地方就成了“一家之主”给灶神写的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是“一家之主”不过,我觉得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供了那么多年灶神,没有给人们带来多少财富,祖辈仍然生活在贫穷的环境里。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人们的生活才有了提高。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地,人们的生活却越来越好了,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住上了新房,彩电,冰箱,电脑,空调灶神还是那个灶神,但是,人们富足了。我感觉,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不是灶神,而是党的富民政策。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过小年并没有特别的活动,白天大家该干嘛还干嘛,只是讲究全家人晚上一定得团圆,在一起吃年夜饭。那时人们都在生产队挣工分,一般人家团聚是很容易,个别外出做手艺活的工匠也离家不远,都能赶回家吃年夜饭。虽说“二十四夜口涨价”那时,大多家庭小年夜的饭菜并不是特别丰盛。

    小年饭简单,菜也就是在平时的咸菜,青菜,炒鸡蛋,只是那天不吃红薯而已,清一色大米饭。尽管过小年没有过大年那样隆重,但在小孩的心中,却是盼望已久的大事了。“大人怕过年,小孩盼过年”大人为何怕过年,那是因为过年要花钱,没有钱当怕哟;小孩为什么盼过年,是因为过年小孩才有有新衣服穿,那时,商店里不卖衣服只卖布,布也得凭票供应,有票也不一定有钱买,秋、冬天也就那么一、两件外衣。

    那时,我们上学很轻松,但是回家里得做许多事,要打猪草,割牛草,放牛,捡柴,没有一天不做事。那时人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粮食喂猪,从年头到年尾,一般家庭就喂一条猪,好不容易等到猪长大了,还得要上交食品站,平常人家是买不着肉。

    正在我沉思中,暮色降临,远近的爆竹声不断响起,此起彼伏的烟花映红了夜空,绚丽多彩的花朵在空中绽放。家家户户的窗口透出灯火的光晕,温暖,温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